食记¶
虽然我并不讲究吃的,填饱肚子就满足了,而且出于某些原因,总觉得以非生理因素去谈论食物品质地位、比对高低、甚至以刁钻的角度去挑剔食物是十分奢靡、充满铜臭味、短视且高傲的行为,会让自己不禁反感。但尽管如此,也不得不承认吃到好吃的食物,心情就会很开心,也会不禁在心里加以描述、评判。所以想要记录一下印象比较深刻的食物,也可以练练描述性文笔。一来是有的食物自认为比较珍贵,可能吃到一次就可能吃不到下一次了;二来也是告诫自己,粮食珍贵,须要郑重对待。
桂花龙须酥¶
雪白的龙须酥上撒着一两朵黄色的小桂花,闻起来清香幽雅。咬下去口感筋实,随后转而绵密酥软,融在口中。为了防止掉酥,解腻,特地用装了温水的碗接着。谁知落下的酥渣和桂花盈盈落在水面上飘着,甚有初春,嫩芽初长,白雪消融的暖意,转而又倒春寒,嫩花落下之寒冽感。虽然以优雅来形容食物未免过于矫揉造作,但这确实是我第一次尝这个甜品时的真情实感,灵秀而甜蜜。
蜂蜜芥末虾仁¶
尝来也只是水煮虾仁沾了蜂蜜芥末酱而已,但是这虾仁个顶个的大,口感也弹软劲道,想来应该是裹了面糊,又用酱料盖上鲜黄的颜色,让人识别不出来。但是我实在爱吃虾,蜂蜜芥末酱不仅不会盖掉虾的鲜味,又能带来刺激的味道,甜香劲爽,两个就能塞满一嘴,属实好吃又爽口。说起来,因为家住内陆,不常见水产,所以水产品在我眼里都是奢侈品,每次吃都抱着十分觉悟的心情在吃,配上米饭吃,香得不行。
盘龙鳝¶
说来也是小时候常吃的菜,虽然我当时不太爱吃,但是不得不说吃起来也是挺有风味。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,实则只是辣椒炒黄鳝,但是辣椒的量很多,上菜的时候也要配套一些一次性手套,用手去扒辣椒、剥鳝肉。不同厨师手里炒出来的味道差距很大,有的过于注重辣味而缺了香味,有的则是香辣俱全,但总体尝起来却有些平淡,不够滋味。不过比起辣味,我更在意香味。单纯比拼辣劲儿,倒不如直接倒辣椒素。至于为什么叫盘龙鳝,肉眼看来也是相当形象——盘子堆满的都是辣椒、麻椒,堆得像座山一样,一眼看过去看不到黄鳝。而试着扒拉一下辣椒,黄鳝就盘踞在其中,好似卧龙藏山。
章鱼小丸子¶
噢这可是我特别爱吃的小吃,街边小摊就有卖,十块钱一份,很多个,但具体没数多少个,吃完很满足。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加酱料,什么黑椒酱、沙拉酱、蜂蜜芥末酱、奶油酱等等街边常见的酱料。尽管说是章鱼小丸子,但是即使没有里面那小根章鱼须(大概其实是鱿鱼须),我也很爱吃,一口下去,筋道的外皮配着酥脆的木鱼花,内部而又软糯爽口,鲜香无比,吃一口就特别满足。刚出炉的小丸子还散发着热气,会让上面的木鱼花动来动去的,也很有趣,见到了总会想着要一份尝尝。说起来,每次那位老板娘都说多送我一个,但是我总觉得其实本来也就是应该给那么多个,说多给一个只是图个好听套个近乎,吸引我下次再去她家买,不过我路过了还是会买就是了。
车轮饼¶
是叫这个名字吗?这个小食似乎有很多种名字——回转烧、大判烧、车轮饼、红豆饼、黄金烧、人工卫星馒头......也不知道是出自日本还是出自国内的小食。记得很小的时候吃过一次,里面夹的红豆,就管他叫红豆饼了。外皮是烤的金黄而劲道的面皮,里面是热乎乎的甜面糊,再里面就是馅料,还挺好吃的。不过外观上会有点差别,有的就是一个单纯的扁圆柱体(长得像车轮所以叫车轮饼?),有的在中线有一个像土星环的烤的焦酥的环环(所以叫人工卫星馒头吗?)。里面的馅料似乎不局限于红豆,我之前路边街摊买的有很多种馅料,红豆、奶油、珍珠奶茶、抹茶、芝士紫薯、芋泥蛋黄......我买了经典的红豆和珍珠奶茶、奶油三种口味,都很好吃,甜而不腻,作为餐后甜点很适合,只是吃多了还是会发腻,一顿吃两个应该就满足了。不过说起来那家摊贩的标牌写的也是车轮饼,所以究竟叫什么名字......?
烤面包片夹冰激淋¶
虽然听起来很奇怪,但是实际上烤的酥脆的面包片夹上冰激淋球,温度会把冰激淋球微微加热融化,奶油又会渗进面包片,吃起来松脆舒软,口味独特,味道甜美,令人难忘。这道甜品是在烤肉店里吃到的,烤完肉之后烤上面包,夹上一两个冰激淋球,炙热与凉爽交杂在一起,清凉解腻,是十分令人难忘而且好吃不贵的餐后甜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