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现象认知类


总览:主页

工作实务类:解决问题类——情景模拟类——组织活动类

政府认知类:现象认知类( 你在这里 )——观点认知类

拓展题目类:漫画类——反驳类——排序类——其他(待补充)

额外内容:外在形式流程——观点认知素材积累


侧重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,主要围绕着 政府政策的行为 ,以及社会各领域内的 现象和热点话题 来展开。

试题感知(精准审题)

  • 关键信息
    • 热点社会事件、热点现象
      • 如果题干中出现了“某个人”,那么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由点到面。
    • 政府行为、政府政策……
      • 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
      • 中央政府号召力更强,地方政府响应并落实中央政府的政策
      • 中央政府不会出错,出台政策一般是好的,但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可能是坏的,过于强制性的。
  • 问法
    • 你怎么看、谈谈你的看法、谈谈这项政策的背景和意义……
      • “你” 并不是 考生自己 ,而是一个代表着政府、中央、主流价值观的政府工作人员。例如“对于三胎政策,你支持还是反对还是辩证?”“我支持。”

评分要素

  •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能表达自己的态度(在开头直接明确的表达“自己”的态度)——是什么+怎么看
  • 多角度看待问题。——为什么
  • 能提出合理建议,积极解决问题。——怎么办
  • 体现政府立场或正确的价值观

答题思路

与工作实务类不同,在现象认知类里,以下四条里,“是什么”如果真的答不出来,卡顿,可以不答,直接进入“怎么看”表态。

是什么

  • 认知精准
    • 本质法(退一步考虑现象背后的原)
      • 现象可以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,找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,只需要找一个原因即可。
      • 大学生当网红、创业卖包子-〉就业难,中国式过马路-〉公民安全意识淡薄
      • 可结合情感/名言,但不推荐,也并非亮点。
    • 背景法(需要我们对社会、大政策稍有了解,考虑社会大背景)
      • 社会背景。
      • 政策背景。
      • 大学生就业难-〉大环境不好,中国式过马路-〉急功近利(常用)、浮躁、快节奏的社会环境,大学生当网红、创业卖包子-〉就业多元化的社会环境
      • 本质法与背景法有时候会有交叉,例如大学生当网红这个例子,还有网约车,原因与背景都是互联网高度发展。

例题:现在吃喝浪费越来越严重,对于这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,你怎么看?

中国改革开放以来,取得了伟大的成就,但是现在社会上吃喝浪费越来越严重, 不仅浪费粮食、浪费金钱,而且是在浪费资源,这将违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,也体现出国人的道德滑坡, 这种“舌尖上的浪费”触目惊心,令人痛心,是值得我们深思并杜绝的。

怎么看

  • 态度鲜明——支持,反对,辩证
    • 判断标准
      • 正面
        • 符合党纪国法
        • 符合公序良俗(符合主流价值观)
        •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
      • 负面
        • 违反党纪国法
        • 违反公序良俗
        • 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
      • 辩证
        • 新生事物(技术时代下的产物)
        • 地方政府行为(一般来说都是辩证的)
        • 具有争议性的(题目很复杂,难以判断)
    • 规范表达,语言表达方式
      • 支持
        • 值得提倡,值得期待,为其点赞,令人欣喜,深表赞同,要大力推广、坚决予以落实……
      • 反对
        • 要引起反思,引起警醒,为我们敲了警钟,要严厉禁止、令行禁止……
      • 辩证
        • 要理性/全面/客观/包容审慎看待;初衷是好的,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;是好是坏需要通过时间来检验;是好是坏需要把握好“度”;有其合理性,但也存在其局限性/但也存在不足……
        • 答题时不建议出现“辩证”这个词
        • “包容审慎”这个词通常用于新生事物
        • “初衷是好的”通常用于地方政府的行为
        • “是好是坏……”这两条表态不太明显,可以和前面两条连用

为什么

  • 分析充分

怎么办

  • 对策可行
    • 对症下药——针对原因提对策

答完之后可以不总结,答完对策直接说“以上就是我的看法,考生答题完毕。”,除非确实有想法。

反对-负面类

  • 为什么
    • 仅危害(实在是找不到原因时)
    • 仅原因(实在是找不到危害时)
    • 危害+原因(尽量说这个)
    • 避免使用“危害如下,原因如下几点”而显得模版化,像在填充,使用“如果xxx,会有xx的危害”之类的自然语言推进话题。
    • 谈论危害时,可以不作展开,只谈论有什么危害,但原因需要稍作展开,考虑具体原因
    • 谈论原因时,可以避免使用“第一、第二、第三”这样的表述,而采用“比如说,还有,再者”等。
  • 怎么办(对策)
    • 必须展开谈论
    • 两到四条即可
    • 与原因相对应,将原因反过来即可。
    • 做什么-怎么做
    • *宣传不到位-加强宣传-如何加强宣传
    • *监管不到位-加强监管-如何加强监管

例题大学要求毕业生要有实习经历才能毕业,但大学生找不到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的企业。此外,大学生考公考编考研没有时间去实习,被逼无奈,在网上花钱找商家编造虚假实习经历,盖假章。对此,你怎么看?

待补充,以及ppt里的开头有复述问题的嫌疑,应避免。

正面类

  • 为什么
    • 意义+原因
    • 意义+落实中可能遇到的问题+针对问题提对策(我们应该会理性的看到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,比如说……)
  • 怎么办
    • 推广,落实,完善。
    • 针对问题提对策问题提对策。(好上加好)

例题:随着新职业、新业态发展,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、快递小哥、网约车司机等参与到国家政策宣传、社会治理过程中。对此现象,你怎么看?

本质:主人翁意识

背景: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政治格局。

意义:有助于政策普及、提高监管覆盖率、解决问题

问题:政策解读偏颇、自身存在安全隐患、缺少积极性

对策:加强政策解读培训,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,表彰或积分换奖品

辩证类

答法:

  • 意义+危害+对策
  • 意义+危害+原因+对策
  • 意义+危害+已存在的问题+对策
  • 要是仅找到了对策,可以由对策反推原因和问题。

例题:现在AI越来越发达了,很多学生利用AI完成作业。有人认为AI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;但是也有人认为会让学生产生依赖,导致滥用,不利于他们的学习。请谈谈你的看法。

一个现象+两个观点的题目,不看观点,只看现象来判断应该有的态度。

是什么:

  • 本质法:AI逐渐智能化。
  • 背景法:当下,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,人工智能高度发达,

怎么看:

对此,我们要包容审慎地去看待。

为什么+怎么办:

  • 意义:减轻辅导压力/节约辅导时间/拓宽学习渠道。
  • 危害:过度依赖导致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,有抄袭嫌疑。
  • 原因:学校教育、引导不足;家长没有做好监督工作;媒体宣传不足;技术门槛低
  • 对策:学校加强教育、引导工作;家长在工作之余检查好作业,做好监督工作;媒体加强宣传,引导群众看到危害和问题;提高AI使用门槛,加强技术研发,加入识别系统。
是什么 怎么看 为什么 怎么办
本质法、背景法 支持 意义+落实中的问题 对策
本质法、背景法 反对 危害+原因 对策
本质法、背景法 辩证 意义+危害 对策
本质法、背景法 辩证 意义+危害+原因 对策
本质法、背景法 辩证 意义+危害+已存在的问题 对策

答题技巧

主体法

一,可以用于分析意义、危害、原因、问题。

二,主体分类:

  • 直接主体:题目作答任务中直接出现的主体
    • 宏观:国家、社会
      • 国家:政策方针、法律法规
      • 社会:社会风气(急功近利、浮躁)
    • 中观:地方政府及各部分、企业、各类社团组织、平台、学校等
    • 微观:家庭、个人
  • 相关主体:与题目话题有关联的主体。

例题:就业难的原因

  • 宏观:
    • 国家:扩招政策导致人才太多;延迟退休政策
    • 社会:经济放缓;功利心(就业结构性失衡)
  • 中观:
    • 学校:人才培养模式、专业滞后
    • 企业:前景不稳定,歧视
  • 微观:
    • 个人:社会实践不足
    • 家庭:就业观念滞后

三,主体法是一种帮助拓展思路的工具,而非答案要点,不能“对于国家而说、对于个人而言”等这样的表述。

例题:当前各种短视频APP

是什么: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,知识产权侵犯问题也接踵而来。

怎么看:抵制

为什么:

  • 危害
    • 宏观
      • 国家:挑战国家法律法规,不利于平台的法律法规的落实
      • 社会:功利心,急功近利,
    • 中观
      • 视频平台:不利于平台的健康发展
    • 微观
      • 个人:
        • 我:功利性
        • 创作者:自我保护意识
  • 原因:社会急功近利的风气与环境,也与平台监管缺失、监管不到位有关,原创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
  • 对策:媒体加强宣传;平台加强监管、老百姓用户举报监管;短视频发放时加水印等。

维度法

一、用于分析问题原因

二、思、政、金、技、人、法、监、宣——思想观念、政策、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法律法规、监督管理、宣传教育

  • 思(思想观念)
    • 适用情况:题干中出现负面行为——原因是xxx意识淡薄,缺乏xxx意识。
      • *制假售假——缺乏法制意识诚信意识,乱丢垃圾——缺乏环保意识。
    • 对策(对群众思想问题的对策):
      • 国家加大宣传教育(柔):通过xxx方式宣传xxx内容,以提升xxx意识。(借用组织活动类的答法说一两句即可,例如,*通过开展法治课堂的方式……“
      •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(刚):对于符合xxx规定的行为要进行奖励,给予其精神表彰、荣誉奖励。对于违反xxx规定的行为,本着首违不罚(指罚款)的原则进行教育批评引导。
    • 对策(对企业思想问题的对策)(多是缺乏诚信经营的意识或理念):
      • 加大宣传力度:法律进企业,定期进企业召开宣讲会、号召企业签署承诺书等方式,宣传xxx内容,提升xxx意识或理念。
      •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:减税福利,批评教育整改。对于好评度高的、社会认可的、优秀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支持政策,进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,并将其sh树立为行业标杆。对于问题企业,对其进行批评教育,责令其限期整改,停业整顿。
    • 对策(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对策)(多是不作为,懒政,怠政,滥作为,缺乏服务意识)
      • 加强思想教育:定期召开党课、开展主题交流学习会等方式,学习党的思想理论,先进人物的事迹及精神,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。
      • 建立健全、完善考核机制:将xxx纳入考核制度,细化考核细则。
  • 政(政策方针)(新生事物除外。不要有事没事往这方面扯,避免给考官带来指点江山的感觉)
    • 适用情况:新生事物
    • 对策(政策不完善-》完善政策):
      • 政府倾听民意:政府多走访基层,倾听民意,了解群众呼声,同时邀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,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有效性。
  • 金(资金投入)
    • 对策(缺乏资金):
      • 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: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财政补贴,加大财政倾斜力度。提供专项资金采购专项(垃圾分类桶)资金。
  • 技(技术投入)
    • 对策(缺乏技术,技术有待升级):
      • 加大技术扶持,加大技术研发:
        • 引进(你没有、他有)培养(都没有)、投入(你没有、我有)xxx方面的技能人才,并通过采取技术入股分红的方式提升技术研发的积极性。
        • 如果是基层农村,则把上面那条替换为——落实科技特派员的政策
  • 人(人力人才)
    • 适用情况:缺人
    • 对策(缺乏人才):
      • 投入、引进人才:加大对人才的项目扶持力度(钱景),畅通人才的晋升渠道、晋升通道(前景),做好人才的后续服务,如解决配偶就业、子女就学及住房保障等问题,以引进xxx方面人才。
  • 法(法律法规)
    • 对策(惩罚力度低、违法成本低):
      • 提高、加大惩罚力度:将xxx纳入法律法规/地方性法规之中,加大对xxx的惩罚力度,比如说吊销营业执照,罚款,xxx等,提高违法成本。
  • 监(监督管理)
    • 对策(监管不到位):
      • 加强监管,加大监管力度:
        • 管理(管理指自上而下):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,派专人对xxx的事进行管理。
        • 监督(群众、媒体):拓宽监督举报渠道,让群众和媒体进行监督。
  • 宣(宣传)
    • 对策(缺乏宣传):
      • 加强宣传:横幅、展板、媒体等,参考宣传类问题。

三、让以上八点扣题,让这些内容具体化。此外,这八个词也是工具,不能直接用,必须避免”从xxx角度来说“的说法。

维度法和主体法可以结合使用,也可以单独使用

切片法

一、严格适用范围:题干中有多个并列词或有多个并列事件

  • 把”并列关键词“进行切片
  • 把题干中出现的”多事件”进行切片
  • 分别找意义,找危害,问题,原因。

例题:近几年,各地提倡...

  • ”不想说“的危害:不能了解餐饮企业的难处与问题
  • ”不敢说“的危害:不能提高责任意识
  • ”不会说“的危害:不能了解餐饮企业的难处与问题
  • 导致政府不能落实政策。

  • ”不想说“的原因:思想意识欠缺。

  • ”不敢说“的原因:害怕得罪消费者、政府
  • ”不会说“的原因:没有这方面的经验,方式方法不得当。

最后更新: April 9, 2025 19:25:21

评论